抱丹田早晨 (寅时 :最好 3至 5点) 选一空气清新, 有松柏树丛之处 (湖泊河水边亦可) , 自然站立, 左足向左开一步,与肩同宽,平行而立,身体微下蹬,膝稍弯曲,头直目正,身端气静,松 肩垂时,十指分开,手心向内置与腹前,两手相抱若抱球状。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,似坐非 坐,面部似笑非笑,意守丹田部位。随意呼吸,莫令耳闻。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,再做下一 动作。转丹田立正站立,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,意守丹田,然后以意领气,以丹田为圆中心,自左向右转 36下,吸一口气咽下。再从右向左转 36圈,再吸一口气咽下。是为转丹田。
晃丹田立正站定,左脚向左开一步,与肩同宽,全身放松,用腰部带动,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。但 要意守丹田,以丹田为圆中心。先随意呼吸,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,当身体晃动时, 先向左半周吸气, 吸气时舌顶上腭。 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, 呼气时舌抵下腭。 但晃动时要 松肩松胯,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,共约 36下。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。揉丹田如前两脚立正站立, 左脚向左开一步, 与肩同宽, 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。 以丹田 为圆心,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,也是吸气舌顶上胯(搭鹊桥) ,呼气舌抵下腭。约 36下。击丹田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, 全身放松, 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, 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 开,为白鹤亮翅,舌顶上腭吸气。然后左脚后收,与右足井齐,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 击,舌抵下胯呼气。计 36下。折丹田轻步站开始,上左步,左手掌向右腮护去。再上右步,右掌向左腮旁护去。然后两掌交叉一 齐向前扑去,扑时叩首,为 “ 以首叩碑 ” 呼气;起时吸气。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,丹田 也会充实起来。搓丹田取一木凳,随意坐下,右脚落地,脚心斜向前方,左腿压在右腿上。左手掌心向上,放在左 腿上,右掌心向下,两掌相合,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,直到手不能再伸时,呼气。然后右手心向上,左手掌心向下,右手掌回抽,吸气,气贯丹田,如此 36下。再换成左脚 落地, 脚心斜向前方, 右腿压在左腿上, 有掌心向上, 放在盲腿上。 左掌心向下, 两掌相合, 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, 直到手不能再伸时, 呼气。 然后左手心翻往上, 右手心向下, 左手掌往回抽,吸气,气贯丹田,也 36下。喷丹田两脚立正,并脚而立,两手掌从左右胯旁,手心向上,升到胸前交叉,两手心均向上,右手 放在左手上,吸气。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,为 “ 婴儿击食 ” ,推出时喊 “ 喝 ” ,呼气,一共 36下。提丹田立正站立,右子领左手,高举在头部,右手心向左,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,两脚尖掂起,向 空中吸气。 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, 用力一齐向下拽,两肘打坠劲, 坠到两手落 到胸前,呼气。这样子起吸气,下坠呼气,计 36下。通过强行呼吸,丹田气足,内气鼓荡, 能达到内壮的目的,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,劲力浑圆,用之不尽。丹田功的效应 .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, 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, 或者形成一个 “ 气 ” 上感, 这就是内气 聚集、储蕴的表现。通过进一步的锻炼,这个 “ 丹田 ” 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,你会感 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,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、夹脊、玉枕、百会等穴,再向 前往下,循任脉经络经 “ 膻中穴 ” 回到 “ 丹田穴 ” ,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。再进一步锻炼, 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。 练功到此, 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 血通畅,精力充沛。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,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,不用耳朵而能听,那 怕是芥未小物能知,微弱之声而能听。这样,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?问:为什么少摩拳高级内功 , 首重丹田功 ?答: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。 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 生命。 离开母体以后, 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, 先天灵性渐渐抿灭, 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 逐渐减少, 一直到风烛残年时, 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 (死 ) 了。